4月30日,火樹銀花夜上海,姹紫嫣紅黃浦江。這是上海在世界舞臺綻放的夜晚,漫天的煙火照亮中國無上的光輝,這一夜,世博會留下的記憶,不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僅是中國館的宏偉,不僅是異國場館的浪漫,更是中華的崛起,世界的驚異。
這并不是我第一次到世博園區,但卻是第一次以央企黨委書記的身份,更加貼近更加直接的參與世博,對話世博。作為央企眾多企業中的一員,中國海誠股份有幸承接了包括“城市之窗”及開幕式上迄今為止世界上面積最大的LED顯示屏在內的多個世博項目。當我走近世博,聽到中外游客對這些項目的喜愛及贊賞,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作為央企黨委書記,必須用與其它游客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角度看待上海這一八年磨一劍的科技盛宴,這是我的職責也是職業嗅覺使然。世博會是世界各國高科技的啟示錄,是一個階段建筑技術發展的集中回顧和總結,更是節能減排,綠色建筑結晶的體現。每一屆世博會有如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個建筑技術發展的切片,讓我們了解既有的成果,也為我們提供了未來建筑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在秉承“科技世博、生態世博”理念的上海世博會上,各國展館通過領先的科技、低碳生活,進一步展示新科技,新發展,新潮流,傳遞和普及了一種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一軸四館”中應用了將自然光和空氣引入地下空間的“陽光谷”、雨水收集利用等生態環保技術;“會呼吸的展館”----日本館的循環式柱,它的突起部分可以有效地形成上升氣流,冷卻外部空氣,送入館內,以此降低空調負荷,有效解決挑高展示廳的排風換氣問題;意大利館的外墻使用的透明混凝土,加入了玻璃質地的混凝土材料可以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漸變,還能隨時感知建筑內外部的溫度、濕度。各國場館應用的豐富的科技創新手段、先進的節能環保理念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同時為我們今后的建筑設計、科技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世博會是一場匯聚著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成果的全球性盛會,而它在帶來無數新理念的同時也蘊藏著無限的未來。作為第一家以設計院整體改制進入資本市場的央企上市公司,中國海誠股份將以世博會為平臺,以轉變發展方式為契機,把上海世博會作為履行責任的歷史機遇,積極立足自身專業,以綠色建筑的眼光挖掘世博會中新興技術,吸收這一全球性盛會中各國建筑的環保理念及先進手段,在“后世博”時代繼續秉承“以科技利益人類,以成就贏得尊敬”的企業使命,為中國的發展擔負起社會責任排頭兵的職責,在未來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建筑創新中為人類做出新的貢獻!
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曾經說過:“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做葉的事業罷,葉是謙遜地、專心地垂著綠陰的。”的確,美麗的鮮花固然可愛,但平淡的綠葉同樣可敬。在海誠的職能部門,就有這樣一批優秀黨員,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甘當綠葉,以敬業的工作態度,專注的職業精神、過硬的專業技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為生產第一線的人員提供各項服務、支持。在這里請允許我懷著敬意來講述他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