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團委在江城武漢組織了一次共青團干部培訓交流會,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我們都很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大家認真聆聽記錄,接受新鮮理念。閻寶成書記、徐平佳董事長、徐秋紅主任等給我們帶來的一節(jié)節(jié)團課,如同一頓頓豐盛的大餐,博文廣識、深入淺出,娓娓道來,令大家回味無窮、受益匪淺。我感動于他們愿在百忙中將自己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我佩服他們的敏銳淵博與揮灑自如,而讓我感觸最深刻的是各位領導同時談到了一個話題:夢想。
閻書記率先與我們談到了“中國夢”,號召青年員工將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和社會和諧的中國夢之偉大構想轉化為美好現(xiàn)實。習總書記定義“中國夢”:實現(xiàn)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而且滿懷信心地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xiàn)。生活在偉大時代的青年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在次日組織參觀辛亥革命博物館后,我更加深刻的意識到,實現(xiàn)民族復興這一個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一百七十多年的“中國夢”,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晰切近、更具現(xiàn)實意義。博物館展出了中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歷史,但“中國夢”在無數(shù)矢志于民族復興的中華兒女心中從未泯滅過。從康有為、梁啟超的“戊戌變法”,到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歷經(jīng)一次次的失敗,但為了國家民族的富強之夢,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孜孜探尋。百年屈辱,百年渴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當一種夢想能夠將整個民族的期盼與追求都凝聚起來的時候,這種夢想就有了動員全民族為之堅毅持守、慷慨趨赴的強大感召力。“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不竭動力,牽引著中國砥礪前行的腳步。
歷史是一面鏡子。百年的探索向我們昭示,夢想連接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信仰是國家的靈魂,沒有夢想的民族是可悲的,那沒有夢想的人生又當如何?
徐董事長毫無保留的與大家分享了自己人生在各個階段的夢想,為我們闡述了一句真理:只要充滿夢想,人生才有價值。
夢想是動力的源泉,是激勵人們發(fā)奮前行的精神動力。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chuàng)造出來的。正所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一個人的志向與夢想至關重要,決定著他一生的發(fā)展和機會。
青年員工在工作中期許薪水和職位固然很好,但如果只是這樣,人生就平庸化了,不可能走太遠。做一件事情,卻有超過事情本身的意義,這才是夢想。人生因為夢想變得激情飛揚,因為夢想變得無比厚重。
我想起林語堂在《談夢想》中有一句話:“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才止。” 既然是一個夢想,那么它必然是關乎人們尚未實現(xiàn)又在努力爭取的事情,并由此催生強烈的奮斗動力。夢想,是潛伏心底的另一個自己,把握著夢想,方能成就豐富人生。
徐董事長也談到:夢想有大有小,有實現(xiàn)的和未實現(xiàn)的,并且偉人的夢想與平凡人的夢想是不同的。
《論語》有記載,孔子經(jīng)常讓學生們各自談談自己的理想。子路不假思索回答:“千乘之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給我一個國家,外有侵略,內有危機,假如我來管理,不出三年,人人精神振奮。按說子路的理想遠大,看重禮樂治國的孔子應感欣慰,但卻“夫子唒之”,孔子對子路不夠謙虛的態(tài)度未置可否。最后曾點答曰“莫春者,……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到了暮春時節(jié),換上春裝,在這個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洗滌身心,沐浴春風,親近自然,與天地融匯,讓自己有一場心靈的儀式。孔子感嘆:“吾與點也!”
曾點所盼都是日常小事,不是什么宏大的夢想,但是以自身人格完善為前提,以萬物各得其所為理想,內心是從容、完滿的,因此得到孔子的認可。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是在緊張的工作節(jié)奏中,還有多少時間讓你去關注自己的內心呢,我們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自己作為社會的一個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們內心真正的感受。我們不缺宏大的夢想,但是缺乏到達夢想的那條切實的道路。
無論你的夢想是大是小,只要站在自己的價值坐標上,了解自己心靈的愿望,頭腦清醒的認清自己的能力與差距,舍棄所有浮夸、外在的形式,為夢想找到一個起點,才會令宏圖大志有所建樹。平凡人和偉人的夢想不同,但一切高遠的理想,都建立在樸素的起點上。或成或敗,榮辱不驚,古圣先賢皆如此。
“青年者,人生之春,人生之秋,人生之華也。”習總書記在五四講話中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們作為央企青年團干應更具使命感,肩負起建設新國企的重任。廣大青年亦是中輕集團的未來,企業(yè)發(fā)展靠大家的努力,青年實現(xiàn)夢想也需要企業(yè)提供平臺。青年一代活在當下,夢想不滅,希望永在。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思考,不斷求新自省,調整自己的夢想與企業(yè)的發(fā)展目標相適應,共同為行業(yè)領先、做強做優(yōu)、員工幸福、百年長久的“中輕夢”盡一份綿薄之力!(海誠股份長沙公司曹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