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輕集團青年干部彭淵同志,在擔任“第一書記”兩年多的扶貧工作中,用“忠”詮釋一名黨員的事業擔當,用“孝”撐起一個兒子的家庭責任,演繹了新時代央企人“忠孝兩全”的佳話。
村民的主心骨
彭淵是中輕集團所屬海誠股份南寧公司的一名干部,2015年10月,他主動請纓,被選派到廣西武宣縣通挽鎮花馬村任“第一書記”。
花馬村共1298戶、4043人,村落大,村戶居住散亂,為了盡快掌握村情民情,上任后,彭淵帶領工作隊通過“看、問、聽、比”等多種調查方法深入了解民情,花馬村入戶調查工作進展速度一直穩居通挽鎮前列。


要想富,先修路。彭淵多方奔走爭取到160 萬元涉農修路資金,但升級改造花馬村-進步屯的道路遇到了棘手事:修路需要占用村民石相獻的3分地,彭淵幾次家訪做工作,石相獻仍不同意。一天傍晚,彭淵看到石相獻在地里收玉米,因為腿殘疾非常吃力。彭淵跳下田埂,幫他摘玉米,一直忙到天黑。村民們見狀,紛紛前來幫忙。以前要一兩天的累活,一個下午就“搞定”了。石相獻感動不已,當場應允置換田地修道路。
兩年來,彭淵協調解決了石座屯-安村等道路15.1 公里;新建花蒙、祿化等屯水渠5.2 公里,解決了進步屯的安全飲水問題;裝修了花馬村委辦公樓,購買室外健身器材32 件,還爭取安裝了70 盞太陽能路燈。粗略統計,彭淵為花馬村向有關部門和后盾單位爭取到資金500萬元以上。
基礎設施改善了,彭淵又在產業扶貧上動起了腦筋。花馬村土地資源少,嚴重制約了村里的產業發展。彭淵多方取經,探索“黨建先鋒+精準脫貧”路子,推行“黨建+基地+貧困戶”養殖模式,大力發展產業扶貧,助力村民脫貧致富。
在他的帶領下,花馬村特色養殖基地逐步規模化:8畝黃沙鱉,年收入可達20萬元;70畝大閘蟹,年收入達50萬元;45畝生豬養殖場預計年出欄生豬8800頭,收入達200萬元以上。彭淵指導花馬村分別成立了黃沙鱉、大閘蟹、生豬養殖合作社,共吸收166戶貧困戶入股分紅,每個貧困戶每年可分紅4000元以上。
家里的頂梁柱
2015年10月1日,距離彭淵到村擔任第一書記還有7天時間,他的父親在這一天遭遇特大交通事故,導致腦部嚴重挫裂傷,生命岌岌可危。10月7日,彭淵請剛剛大學畢業的弟弟守護在醫院,自己匆忙趕赴廣西武宣縣花馬村報到。

為了更加方便救治和照顧父親,彭淵把不能站立、說話、進食,骨瘦如柴的父親從四川巴中接到了身邊。在長達1年多的治療時間內,彭淵頂著繁重的工作壓力,一邊堅持救治父親不言放棄,一邊積極推進扶貧工作。
中輕南寧公司了解到彭淵家的情況后,多次和他商議更換其他同志去花馬村任第一書記,但是彭淵難以放棄對村民們的承諾。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彭淵帶領廣西武宣縣花馬村順利實現貧困村脫貧摘帽,圓滿完成公司定點扶貧工作任務。彭淵個人先后榮獲廣西來賓市委組織部授予“2016年度五星級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