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晉江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工作人員與晉江的多家鞋底企業、運動鞋企業正在緊張積極地“醞釀”一項新標準——《旅游鞋底》福建省地方標準。
“晉江有幾百家鞋底企業,可是目前國內對于鞋底的生產卻沒有專門的標準,這項空白急需填補。”晉江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林培源強調。“制訂旅游鞋底地方標準”一經提出,就引起了晉江眾鞋底企業乃至鞋企的積極響應。
鞋底企業:
掌握了標準就掌握主動
據林培源介紹,由于沒有自己的標準,目前晉江絕大多數的鞋底企業只能按照《旅游鞋國家標準》中對于鞋底的要求來生產。但是該標準是2005年制訂的,里面對于鞋底生產的要求并不多,而且很籠統。
“鞋底企業的客戶群很廣,產品往往遠銷國內外。每家企業又有各自的要求,同一種款式的鞋底,很經常發生今天這個客戶要求我們用這種材料,明天那個客戶要求我們用另一種。”福建泰亞鞋塑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蘇擁軍說,沒有自己的標準讓他們很被動。
蘇擁軍表示,有了自己的標準后,就有了統一的指標要求,鞋底生產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標準的出臺有利于遏止鞋底行業的惡性競爭。”中利鞋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明輝介紹,一些小型的鞋底企業往往會為了爭取訂單,一味地壓低價格,但是在生產時卻“偷工減料”,對整個行業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成品鞋企:
鞋底缺標準我們也吃虧
一聽說鞋底企業要制訂自己的地方標準,晉江幾家鞋企紛紛表示支持,對于推動該標準的形成,甚至比一些鞋底企業還積極。
青島雙星股份有限公司晉江辦事處相關負責人高方表示:目前在對旅游鞋的產品認證中,關于鞋底質量的爭議是最大的。鞋底跟成品鞋一樣,也分很多種,有籃球鞋底、運動鞋底、休閑鞋底等等,按道理說,每種鞋底無論在功能、材質等各方面都應該有自己的特性和要求。可事實上,目前市場上這幾種鞋底的差別是很小的,界限也很模糊。“這往往導致我們在與鞋底企業簽訂合同時十分費力,要很仔細地與對方商量好每一個細節。一有疏漏,吃虧的往往是鞋企而不是鞋底企業。”
安踏(中國)有限公司技術質量中心檢測中心主任譚萬昌對高方所謂的“疏漏”進行了一番闡釋。“雖然我們都要求鞋底企業不要按照2005年的《旅游鞋國家標準》來生產,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也會提出來,但是一旦產生質量糾紛需要裁決時,很多鞋底企業依舊會抬出2005年的標準來為自己開脫。往往損失的還是鞋企。”
省標制訂:
將與成品鞋標準銜接
對于正在“醞釀”的鞋底標準應該包含哪些內容,眾鞋底企業和鞋企都積極“諫言”。但大家都一致表示,鞋底作為成品鞋最關鍵的一部分,即將出臺的標準最關鍵的是要與運動鞋的標準銜接好。
“無論是鞋底的外觀,還是內在物性指標,都要在與成品鞋標準銜接的情況下明確。”高方強調。譚萬昌則著重強調要提高“耐磨性”和“耐黃性”這兩項指標。
高方還建議,現在的鞋底市場急需制訂標準,因此即將出臺的地方標準不一定要局限在“旅游鞋底”上,可以制訂一個“鞋底標準”,然后在該標準里再細分成籃球鞋底、旅游鞋底、休閑鞋底等等。
“標準中不妨加入對于偶氮含量等目前國際上已經通過而國內還未實施的標準,這也有利于鞋底標準與國際的接軌。”蘇擁軍建議。
林培源表示,目前該標準還處于調研、征求意見階段,接下來還會分階段組織晉江的龍頭鞋底企業和鞋企進行幾輪意見搜集和討論,形成草案,然后再進行幾輪修改論證,爭取在今年年底批準發布實施該標準。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