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9日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在江蘇無錫市召開了常務委員會議,征求對《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等六項國家標準的意見,出席會議的有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常務會員及電動自行車骨干企業共計70余人。
電動自行車是幾十年來近千家企業努力奮斗的產業成果,1999年國家頒布了第一個產品標《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GB17761-1999),在這個國家標準的指引下,全國逾千家企業努力奮斗,以創新和服務爭取市場,消費者的反映良好,塑造出有中國特色的電動車發展道路。在發展的過程中,業內企業和行業管理者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探討,很多企業在不損害整體權益的基礎上讓電動自行車成為廣大農村和城鎮居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顯現出電動車產業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然而,就在這種背景下,由于電動自行車產業的快速發展,讓摩托車企業感到電力交通工具比汽油交通工具有無可爭辯的競爭力。看到《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等“六個標準”的文件,與會代表們覺得一個以前沒有關注過電動二輪車等交通工具的協會為什么要急忙通過這個標準,其后面的原因實在令人困惑。
與會代表們對摩托車行業和汽車行業起草這個標準表示不理解,電動車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絕對不能成為“燃油摩托車”行業接管電動車行業的借口。而對洋洋萬言的標準,對它的背后原因產生了疑問。
與會代表們認為,電動自行車的延伸產品應該由延伸的本原去決定,無本之木的《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等“六個標準”沒有它存在的基礎,如果出臺,必定造成較大負面影響,弊端太多,這一切都令人震驚。并認為,《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等“六個標準”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違背科學性。
代表們希望國家主管部門公正合理地制訂準入政策,積極引導摩托車產業和電動自行車產業的和諧發展,盡管摩托車業技術實力很強,是國家關注的重要產業部門,但是新興的國內電動自行車產業規模更大,活力更強。經過近十年快速發展,國內電動自行車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已迅速發展成為以民營企業為主體,擁有數千家企業規模巨大的產業經濟體系,依靠自主創新能力,開發出強大的產業配套鏈和一代代新型電動車產品,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稅收和財富,使我國成為領冠世界的電動車研發生產強國。對于這個生機勃勃的電動自行車產業,國家主管部門理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扶持。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