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舉辦的APEC(亞太經合組織)成員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應用和有機產品認證國際研討會雖然已經落下帷幕,但APEC成員在食品安全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卻從未停止過。
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備受世界,尤其是亞太地區的關注。中國于2004年提出了食品安全合作,并被APEC作為宣言中優先考慮的內容。在食品安全合作建議中,HACCP又被列為首選的目標之一。
近年來,在APEC地區食品安全控制機構的努力下,各成員制定并實施了許多關于HACCP的法律法規,HACCP體系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此同時,在協調HACCP體系的認證與應用方面,也遇到過很多困難和障礙。
一些成員表示,事實上,各種不同版本認證標準的出現,使得一些想在國際或APEC食品貿易中獲得更大市場的生產商要付出重復的時間、精力和開支。比如,BRC(全球標準-食品)認證同IFS(國際食品標準)認證的標準非常相似,前者主要是英國、北歐市場,后者主要是德、法市場。但是在歐洲,英國零售商一貫要求的是BRC認證,而不接受IFS認證。因此,在APEC成員之間,有必要建立HACCP認證標準相互認可機制,以磋商代替談判,減少貿易中的技術壁壘,進一步增強“APEC價值”。
中國認為,由于APEC各成員所建立的HACCP認證標準均在符合CAC(食品法典委員會)準則的基礎上,結合本國實際制定的,因此,建立HACCP認證標準相互認可機制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認證標準的互認,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性,促進APEC地區間的食品進出口貿易。中國愿意在現有的基礎上,為此做出積極努力。
除了食品安全合作建議,APEC有機產品認證項目也是率先由中國發起的,為期兩年,從2006年1月1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項目主要研究APEC成員內有機產品法規、標準及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倡導建立有機產品認證APEC成員間互認,促進APEC范圍內的有機產品貿易,從而帶動各國有機農業研究水平的提高。
進入21世紀以來,有機農業在全球得到了飛速發展。目前世界上約有130多個國家在進行有機農業生產,主要集中在歐、美、日等一些發達國家。隨著有機農產品國際貿易的迅猛發展,一些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相繼制定了有機產品的法規與標準,有機產品的國際認證成為發揮各國經濟優勢和擴大出口的關鍵。
2006年有關部門的最新統計表明,目前全球有超過3100萬公頃的有機土地,加上以“野生采集植物”名義通過有機認證的面積(1970萬公頃),全球有機土地的面積達到約5100萬公頃。澳大利亞的有機土地面積超過1200萬公頃,位居第一,其次為中國,阿根廷位居第三。
在21個APEC成員當中,有一半以上的成員擁有自己的有機產品認證機構,只有少數還沒有本國的認證機構,例如墨西哥,90%的有機產品出口到國外市場,其有機產品的認證主要由外國公司進行。
APEC成員中,完全實施有機農業法規的國家或地區有10個,尚未正式發布有機法規的國家或地區有11個。除發達國家外,多數APEC成員雖然在有機農業上投入巨大,但有機農業規?;?、產業化水平都較低。
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有機農產品銷售市場,有機產品銷售額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長。截至2006年8月,美國有機認證認可機構共有95個,其中國內的認證機構55個,國外的40個。美國對有機農產品的認證監管非常重視,并有多個職能部門擔此職責。
與有機農業發展較快的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無論在產品種類,還是在生產規模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2004年6月,由商務部、科技部、衛生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環??偩值炔块T聯合發布的《關于積極推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中國有機食品占全部食品的市場份額不到0.1%,遠遠低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為此,要通過5到10年的努力,力爭使中國有機食品產量提高5至10倍。
目前,我國的有機生產面積近230萬公頃,其中轉化面積61萬公頃,已有1600多家企業獲得有機產品認證,從事有機產品認證的國內機構有27家。中國獲得認證的有機產品種類有茶葉、蜂蜜、奶粉、大豆、小麥、蕎麥、芝麻、核桃、松子、中藥材等近200種,主要出口到歐洲、美國和日本市場。同時也有很多國外的認證機構在中國從事對外出口有機產品的認證。